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它们都是市场推动的,因此每一个案例都可以接受。卖空者以发表误导信息而出名,他们以此打击公司股价,但是只有当其他投资者相信他们时才能成功。类似的,去年中国公司大部分私有化要约都比最后交易价格有不错的溢价,即使最后交易价格比IPO价格水平低很多。 Read Full Post…
今年位数不多的中资公司在美上市中的一宗可能接近窗口期。有消息称太阳能电板制造商阿斯特太阳能(Nasdaq: CSIQ)为旗下的太阳能电场兴建获得了一笔重要贷款。而在Recurrent Energy IPO窗口接近的同时,在线化妆品电商聚美优品(NYSE: JMEI)在宣布将要私有化,而这也是近期市场更为典型的趋势。
这两则消息反映出美国上市中资公司的所面临的新现实状况。新的现实是,部分中国领先的私营企业选择去纽约上市,希望抓住那些买进中国增长的全球投资者的眼球。 Read Full Post…
先看文思海辉代表的这股力量。去年有大约40家在美上市的中资公司通过财团的管理层收购实现私有化,试图以更高的估值在国内重新上市。新东方教育则代表着另一股力量,也是更为近期呈现的趋势,即一些行业领先企业表示将在纽约市场保留核心业务,而且部分较小的业务分支分拆后在国内上市。更为广泛的趋势则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美上市中资公司估值显著偏低,另一点则是在国内市场这些公司可选择的上市机会在增多。这些新的机会包括登陆于2009年启动的类似于纳斯达克的深圳创业板,以及2014年启动的北京新三板。上海亦打算于今年启动战略新兴板,同样也会将焦点汇聚在高增长的私营企业。 Read Full Post…
IPO之后的股价炒作已成为过去,而在阿里股票发行后的第一个交易年头,对股价有打压效应的锁定期也已成为过去,这就意味着,这一次做空阿里的卖家聚焦的并非是公司的具体基本面问题,而是在对赌更大的局面:中国经济放缓将会比预计的要更为长久。这将会影响到整个零售板块,包括阿里的核心电子商务业务。尤其是,空头是否在对赌波动更为剧烈的中国国内股市,年初以来已下跌17%。大部分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股价也与国内市场亦步亦趋,阿里股价今年以来已下跌14%。 Read Full Post…
在另一则消息中,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据悉将融资至少15亿美元,为最快今年年末上市冲刺。这笔金额看上去并不小,笔者此前曾表示,今年我们不太可能看到私募回合中有太多如此规模的融资。但这一数字较蚂蚁金服去年7月的融资额减少了不少,反映出投资者愈发担心中国经济放缓。两则消息都反映出中国公司身处的更广泛的环境。经济放缓无疑会打击中国国内的股票市场,虽然不断有迹象显示调整可能会非常痛苦,但过去几个月中国股市出现了一些反弹。中国经济放缓同样会打压私人投资者的情绪,预示着在未来这一年融资会更加艰难。 Read Ful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