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监管者严责百度恶意应用软件

一句话百度近期暗箱操作丑闻不会令起股价进一步受到短期影响,但其声誉将在长期内受损。

百度恶意应用遭受抨击

中文搜索引擎巨头(Nasdaq: BIDU)因为其长时间来使用的商业手段而越发成为“不透明”的同义词。这些手段往往会利用消费者对百度的信任,而在这些手段的帮助下,百度成为了中国最具价值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在近期一系列有关百度暗箱操作的丑闻浮出水面后,公司再次成为媒体头条,而其一些列手机应用也登上了中国电信监管部门的恶意软件黑名单。笔者试图对百度的这一系列丑闻给予公正的评论,笔者指出,因为不成熟的公司文化,百度的这些不透明的商业操作在中国非常普遍,并且也是被广泛容忍的。但百度身为中国最具价值的民营公司之一,这一地位很容易成为舆论批评的目标。

中国的监管机构近日里也加入到了花车队伍,意识到对百度提出批评可以产生大幅的头条效应,并向众多涉足此类行为的小型企业传递强烈的信号。这就是做大的代价。百度最近遇到的负面报道情况令其股价大幅下跌,在此前一度反弹之后跌幅曾高达18%。

根据最新的头条,中国工信部公布了29款恶意软件,其中4款是在百度的手机助手应用商店中发布的。(中文报道)工信部在调查了43个不同的应用商店后公布了这一名单,涉及的不良行为包括未经授权手机用户数据以及向用户手机添加不需要的软件。

百度应用商店4款列入黑名单的应用软件包括3款添加不必要软件的应用以及一款未经机主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应用。工信部启动了对此类行为的定期清查,包括在早先的行动中批评部分智能手机厂商在产品中预装了过多不必要的应用,以及部分机型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大量数据流量。

司空见惯

百度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的做法其实在整个行业中颇为普遍,安全软件专家奇虎360(NYSE: QIHU)也因为类似做法而受到批评。偷偷在用户的手机上下载不需要的软件非常普遍,尤其是网络浏览器。

一个月左右前,百度曾卷入更大的丑闻中,指出公司在其核心搜索服务中有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当时报道称,一名癌症患者根据百度搜索的结果选择了一家医院进行治疗,后来得知该医院是因为支付的最高的竞价才获得了当时的广告位置的。

之后,百度还因为允许私营公司赞助或操控百度贴吧中的专题社区中的不同话题讨论而受到指责。上周,百度受到一家房地产服务公司的炮轰,称百度迫使该公司支付高昂的“保护费”,方可同意将该公司收入百度其他网站的专项行业领域。(前文

笔者对百度并不感到有太多的同情,尽管百度一定不是唯一一家涉足此类行为的公司。2005至2010年期间,当时百度对谷歌 (Nasdaq: GOOG)在中国的份额虎视眈眈,并快速窃取了后者的市场,称自身对本地市场有着更好的理解。这一解释却也有道理,毕竟谷歌和其他大型西方企业不会涉足目前令百度陷入难堪的这些暗箱行为。

相关文章

(Visited 49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