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经动向:好的医疗

上海提升小诊所医疗服务

从我四年多前首次到达上海至今,我与上海医疗服务的关系经历了重大转变。最开始,只要一想到看医生我就感到恐惧,主要是由于人太多而且要排长队,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更加乐观的关系,不再恐惧。

我的这一转折点非常明显,发生在大概两年前,当时我在教书的大学发现了这家小医院,在美国的话可能被称为一个大诊所。这种诊所在美国非常普遍,从业人员从单个主治医生到一个小规模的医生队伍,这是上海新举措的中心,想让这里的每个人就医变得更容易和更便宜。

运营这些小型诊所比经营医院要便宜得多,这在医学界是一个常识,因为人们来诊所通常是因为一些小问题,因此很少需要专业设备。但是在上海,人们似乎规避这种诊所,来源于一种认知,即诊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低于大型医院。

这也是新规定提出的出发点,旨在让一些才更加常规疾病的患者从医院换到社会诊所就诊。该规定很简单,禁止人们去医院治疗感冒、皮疹和其他小病。

这种方法听上去可能有点苛刻,但可能是减缓上海居民有任何情况都要去医院这种依赖感的必要手段。即便我打个打喷嚏或有其他感冒或发烧的迹象,都会有很多中国朋友关系,问我是否已经去医院看过医生。

这些将到带回到最初的话题,我与上海医疗服务快速演变的关系。我刚到上海的头两年,还比较健康,不用看医生。但之后,两年前我得了肺炎,但我当时没有意识到。不过我感觉非常糟糕,我知道我需要去看医生,找到哪里出了问题。

和许多外国人一样,我让一名当地朋友陪我去医院,帮我操作一些事情。最终不算太糟糕,但我们不得不先排很长的队挂号、然后请专科医师诊疗、化验血、拍胸部X光片,最后再去看医生。这个时候我的肺炎才被最终诊断,我很感激这些专业的治疗和设备,能够很快判断出我的问题,并开出相应的药。

但一年后,我胳膊上爆发皮疹,我实在不想再去医院,但我需要一些药。这个时候,我发现了我所在大学的诊所,在那里不用排队,医生也非常有能力解决普通问题,从挂号到看医生和开药,只花了1元。现在我常去那个诊所,我的一些小疾病都能够得到治疗和解决。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我第一次来中国时,这种基于工作单位的诊所非常普遍,每个国有单位都有自己的机构为其员工提供医疗服务。病情复杂的人需要到大医院看病,那里能够提供专业的治疗,但在那个时候这种情况很少。之后九十年代,大多数传统工作单位被解散,这些低成本或免费的诊所也消失了,而且大医院开始崛起。

几个月前,我又有小皮疹发作,碰巧无意间和办公室的一些同事提到我要去学校诊所看病的计划。一些同事立马给我其他选择,都是有顶级皮肤病门诊的大医院,能够给我最先进的治疗。我礼貌地听着,然后还是去了诊所,在诊所整个看病过程花了15分钟,而且药也对症,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又是仅仅花了1元。

当然我意识到我所在大学的诊所并不是对任何人都开放,而且1元的花费是我在这里工作的福利。但我还是比较相信,上海各个地方开设的越来越多的社区诊所,有着有能力和有爱心的专业人士,当上海批准其新规定,减少医院拥挤的人群的话,许多人可能很快会发现这种令人愉快的现实状况。

(Visited 8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