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经动向:会员狂潮

上海管制会员卡商

这周的沪经动向瞄准了上海越来越喜欢各种卡,这引发了会员、礼品、信用卡和借记卡的爆发式增长,几乎零售行业的商家都会发卡。这种对塑料卡片奇怪的热爱已经导致浦东的政府官员采取急需的步骤,试图管理这群混乱的商家,有些商家卖给消费者价值数千元的卡,然后突然就关店并带着钱消失了。

作为一个伴随信用卡和自动提款机卡片长大的西方人,我当然习惯于在购买商品时用银行卡结算,而不是现金。但是上海的商家将这种概念带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得人们的钱包塞满各种卡,每张卡的功能都非常有限。

在我继续抱怨上海沉溺于塑料卡片之前,我们先看看新的浦东法规,这是管理这个盛行行为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在此情况下,3家地方机构一起推出一个新的注册系统,规范浦东区域发卡的商家。这涵盖的公司范围很广,因为从美容院到餐馆、旅店和按摩院,商家似乎都有自己的会员卡。

该规则制定了有效期和退款政策等指导方针,为了保护消费者。我看的报道称38家公司已经在新规则指导下进行了注册登记,这项规定适用于浦东的500多个商家。我认为发卡的商家远远超过500家,希望这次行动能够让它们的实践统一。

在我看来,一个更好的政策是完全禁止许多这些商家发卡,尤其是只有一两家店的商家。这些公司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最大,因为它们很容易快速关店,使得消费者手里数千元的会员卡变得毫无价值。

我本人就是这种骗局的牺牲品,我理发的地方说服我花1,000元办了理发店的一张卡,然后几个月之后就突然关闭了,当时我卡里依然有500元。我的许多朋友也有类似的经历。

最近各种卡的泛滥与20年前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中国是一个只用现金的社会。我记得中国银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行了第一张长城信用卡,但是要拿到这卡非常困难,而且这类卡有巨大的局限性。

快进到2013年,现在上海普通人就拥有很多张卡。我的大多数朋友至少在四五家银行开户,意味着他们钱包里装着每家银行的卡。然后还有很多其他会员卡,从家乐福购物卡到在星巴克喝咖啡的卡。

我钱包里也有很多卡,包括1张健身卡、4张不同银行的自助提款卡、2张信用卡和我去按摩与理发的会员卡。在我教书的大学也有自己的储值卡,用于一些我常去吃饭的餐馆。许多商家会强迫人们购买他们的卡,会在官方价格基础上主动提供大幅折扣。

虽然我发现随身携带这么多卡非常繁琐和麻烦,但是我的许多中国朋友实际上很享受拥有这么多卡,而且喜欢用它们。我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坚持用银行卡进行一切支付,即使支付的钱只有二十元或更少。对于大额购买,我不反对用卡支付,但是支付一些小额的似乎有点过度。

我不得不承认我没有任何重要的理论能解释为什么上海人如此热衷于卡片。可能拥有这么多卡让他们感觉高科技和时尚吧。然后作为这么多商店和餐馆的会员可能会给朋友们留下有信誉的印象。当然每个人都喜欢便宜产品,尤其当没有卡的时候意味着需要为一些东西支付两倍的价格。

总之,上海的人似乎沉迷于各种卡,各种卡片的爆发式增长在这里可能是长期的。但是至少我们能从新的监管中得到一些安慰,比如浦东的新政策,这有助于监管,避免会员狂潮失去控制。

(Visited 27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