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经动向:战争纪念

前犹太难民居住地

越来越多的人听闻过二战期间欧洲的犹太难民来上海避难的故事,这要多亏媒体的高频报道以及其他宣传。但是很少人知道,这段超过 两万犹太人在上海成功逃脱纳粹迫害的故事,差一点遭遇了悲惨的结局。

1942年,日本军队占领了上海,随后逼迫大部分刚刚在上海暂时安顿下来的犹太难民搬至虹口区,即当时的日占区。中国是当时唯 一一个愿意接受逃离纳粹迫害的犹太人的国家,正因如此,很多犹太人逃到了中国,并且最终躲在了最国际化的城市——上海。

shanghai-jewish-museum-2015-17-225x300
上海犹太难民博物馆

这个犹太难民群体最后发展到了近24000人的规模,他们在二战的最后三年居住在日本人建立的犹太难民区,该地区的中心是如今 长阳路上原犹太摩西会堂,该地现在是展示这段历史的博物馆。

在那段时间,德军盖世太保在日本的首席代表Josef Meisinger提议在上海复制纳粹在欧洲的做法,即杀光上海市内所有犹太人的系统行动。他提供了若干关于如何执行这一计划的建议,包括把所有犹太人集 中到崇明岛上,让他们劳累而死,或者把他们都赶上船,让他们漂流在海上直至全部饿死。

万幸的是,这一计划未被付诸实施,从而使数万人得以幸免。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杨萍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志愿者,她带领我参观 了该纪念馆。她告诉我关于此事背后的原因有几种说法,她给我讲了其中几个版本,然而哪种说法是真的尚不清楚。她说的其中一个故事是日 本军方咨询了当地的一位牧师,牧师建议他们不要执行这个计划。那个故事说,那位牧师称犹太人是亚洲的祖先,因此杀了他们几乎等同于杀 日本人自己。

现在,有一些试图加强当今的上海与过去这段不寻常的历史的计划,其中我最中意的一个是还原一些上海里弄在战时犹太人居住时的风 貌。该计划聚焦重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对面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人气酒店。

这家酒店名叫白马旅馆,是二战期间犹太人生活的一个中心,但是该建筑在2009年因为道路拓宽工程被夷为平地。如今,上海正在 该地重建一家新的咖啡店,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张。小杨同学介绍说,由于没有原酒店的细节照片或者其他记录资料,所以该还原计划的难度 较高。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员工上个月远赴悉尼举行了关于上海犹太难民的展览,一位当地的参观者表示他的一个亲戚是白马旅馆的老板。 他提供了一些该建筑的照片以及其他详细的材料,现在上海正利用这些材料试图忠实地还原酒店的原貌及氛围。

还原白马旅馆的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纪念馆出门一拐弯就可以看到一排历史悠久却相对保存完好的房子,在避难时期犹太人就居住 于此。以前有位名叫M·布鲁门撒尔的犹太难民就住在其中的一栋房子里,他于1939年携家人一起从德国逃难到此,后来在1970年代 成为了卡特担任总统时期的美国财政部长。

上海有许多像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独特且不寻常的里弄街道,包括虹口区四川北路的另一块地区,那是中国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一 批作家的聚居地,其中最有名的作家是鲁迅。但遗憾的是这片地区还未列入保护,也少人宣传那些同样吸引人的故事。

中国一向为其悠久的历史而感到自豪,所以很多大城市都设有大型博物馆来展示历史。因此,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一直为上海没有 这样的城市博物馆而感到不解,因为上海的这段历史确实很独特,而且它明明拥有许多历史遗物和遗迹,要装满一栋大楼简直轻而易举。

在过去几年,我曾多次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发现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第一次参观是在八年前,那时它刚开设不久,馆内还 空荡荡的,而且为数不多的参观者中大多是外国人。而到了现在,博物馆平均每日游客数达到了150至200人,在高峰时期甚至高达 400人。同样令人欢欣鼓舞的是,中国本地群众对此的兴趣提升了,小杨同学说现在中国游客约占游客总数的一半。

在过去二十年里,上海和中国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几乎完全专注于未来,为中国可以在将来崛起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国而打基础。这样生气 勃勃的文化也应该稳稳地扎根于保存完好且公众可以获悉的历史中,这不仅对上海而且对中国的其他城市来说,都是艰巨的任务。

上海在保护许多历史建筑上做得非常好,但是在保护赋予这座城市内在精神的历史故事上还可以做得更好。在我们庆祝二战结束70周 年之际,我们应该牢记:英雄事迹、苦难遭遇和庆祝活动,与实体的建筑及历史遗物是同等重要的。因此,为了进一步保护上海悠久且丰富的 历史,我们应该努力延续这些故事的生命力。

(Visited 16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