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经动向:外国居民

如果将居住在一个城市的外国人数量作为这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最佳衡量的话,那么上海正迅速超越北京成为中国最具国际性的城市。多年来,北京享有拥有中国最大外籍人口城市的头衔,凭借其重大外交、商业和留学生群体从而在改革时代的三十年里轻易取得了这一桂冠。但是后来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约比北京晚十年,上海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外籍群体,更多集中于白领商业人群。

从外国人数量角度而言,曾经受国外巨大影响的上海已经悄悄超越北京,最近的会议中,新上任的市政府领导讨论最新数据,再次表明了这一事实。根据截止到去年底的最新数据,上海目前有173,000长期外籍居民,在中国所有长期外籍居民中占比四分之一。这一数据比一年前上升6.7%,由于中国经济放缓,这不算是快速扩张。报道中没包括北京或其他城市的对比数据,我认为北京的外籍居民总数不会远落后于比上海。

上海快速崛起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首选,更值得关注,因为该市大部分外国人在民营企业中工作。相比之下,北京的大多数外国人在许多大使馆工作。而且由于北京有许多大学,还有很多留学生。居住在中国的大多数外国人通常会将上海视为最适宜外国人居住的城市,由于易于出行和易于办事,也由于许多外国商品可广泛获得。我遇到的一个德国人最近从广州搬到上海,向我描述两个城市的巨大不同,尽管广州也是中国五大城市之一,通过其毗邻香港拥有强大的国际关系。

他说在广州最明显的事情是居住的时间越长,他总会遇到同一群外国人,因为西式商店数量有限,而且一般而言外国人群小。他说,相对而言,上海有更多选择,外国人的范围相当大,从有家室的到刚开启事业的年轻人。

对于像我一样长期关注中国的人,这种差别更明显。我第一次来上海是1987年,那时迫不及待要返回北京,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已经有为外国人的更便利的设施。我记得参观南京东路一号百货店时很失望,招待我的人告诉我这是中国最先进的商业街,但我觉得是一个黑暗和不起眼的地方。同样失望的是破旧的和平饭店,解放前曾经被视为亚洲最顶级的饭店之一。

自从26年前我第一次去上海以来,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许多变化是由当代上海领导人驱动的,他们决定将上海建成区域性以及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在沪经动向专栏中,我也经常详细介绍上海做的许多提高效率和提升舒适度的事情,不仅为了外国居民,更重要的是数百万视上海为家的当地居民。该市政府具备找个各种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法的强大能力,经常与当地企业合作,意味着许多问题在变得太严重之前就被解决了,长期的消费者满意度通常是中央的目标。

然而,相同的媒体报道称上海自夸为中国最国际化城市的地位也很现实地指出,相比伦敦、纽约和新加坡等其他大型国际中心,上海的外国人与当地人的比例很小。部分原因是中国严格的移民政策,中国目前试图放宽以吸引更多海外人才。

但是上海自身也需要做更多使该城市更宜居,不仅改善服务和基础设施,也需要更抽象的东西,包括迎合国际居民的英文标识和其他便利设施。在中国,上海居民接受外国事物的心态最开放,这一趋势需要继续保持并变得更加普遍。我相信在该市新任最高领导人的带领下,这些将会实现,长期外国居民的数量会持续攀升,甚至到下一个十年可能达到五十万。

(Visited 22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