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协议中工商银行依然依赖中国政府

中国工商银行(ICBC)的全球抱负上周获得大大提振,中国宣布扩张与新加坡的人民币交换协议,指定工商银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执行这一协议。中央银行将这一重大新业务授权给一私国有银行,凸显出中国政府与中国大银行之间依然存在紧密关系,这使得它们在参与全球竞争时(与汇丰、花旗等西方大型银行),信誉受损。

如果中国政府真正想让工商银行和中国其他大型银行获得全球的尊重,它需要停止这种特殊对待。否则,会面临这些金融机构的成功一直依赖国家支持这一风险,永远给它们打上政策性银行的烙印。

上周,当中国人民银行称将加倍其货币互换规模,作为中国努力将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部分,新加坡和中国都成为头条新闻。在新合作中,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互换规模从之前的15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约合482.7亿美元。这种合作可使当地银行更加自由地以人民币结算,可从中国央行买入和卖出货币,减少其短缺或过剩的风险。

在该协议一个更低调的补充说明中,双方称在扩张协议下,中国工商银行可充当新加坡银行和中国央行之间人民币交换的中介机构。这种指定将使工商银行发一笔横财,每当新加坡银行想要从中国人民银行买入或卖出人民币时,工商银行都能够收取交易费用。

中国政府的这一礼物与工商银行想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性银行的整体计划很匹配。工商银行于2007年加速全球行动,当时它以超过50亿美元获得非洲最大银行标准银行20%的股份。过去两年也一直加速扩张,在阿根廷、美国、巴西、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收购和设立新的业务部。

作为工商银行最大的股东,中国政府几乎不可避免地必须批准该银行全球扩张中的所有行动。一个大型西方银行进入新市场时,这个步骤很少被要求。工商银行过去作为一个国有银行,做的所有决定几乎都基于中国政府的政策,这一关系是遗留物。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工商银行作为与新加坡合作扩张的中介机构,显然表明对该银行的偏袒,有点过分。

中国人民银行不应该将此业务授权给工商银行,而应该设计另一个独立的、政府投资的媒介来执行新加坡互换协议。通过继续将这种优惠待遇给工商银行或其他国有银行,中国政府只是向世界表明,中国的银行为了参与全球竞争,需要特殊的政府支持。

一句话:工商银行从中国与新加坡新的货币互换协议中发意外之财,表明该银行依然与中国政府有紧密的关系,有损于其作为一个真正的商业银行的可信度。

相关文章:

(Visited 44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