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上海重新开放

上海庆祝作为开放城市170周年

过去几个月,关于上海的新闻从未间断,先是九月份设立了新的自贸区,然后最近又庆祝上海开埠170周年。这两大重要事件很好地概括了上海作为一个开放城市的独特身份,它已经成为东西方思想交融的活生生的实验室。

上海的成就更加不同寻常,因为很多时候没有单个驾驶员能够掌控20世纪初期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经济引擎。在许多方面,这是上海独特性格和魅力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能接纳任何人,在那里人们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
上海现在的领导对上海作为活生生的实验室的历史越来越自豪,庆祝开埠170周年这一里程碑事件,蓬勃发展的陆家嘴金融区的东方明珠上演大型的3D灯光秀。

现在大家似乎乐意回顾历史事实,170年前上海作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的崛起始于1843年签订的条约。一系列鸦片战争之后,上海是当时对外开放的几个通商口岸之一,还有宁波、厦门和广州。鸦片战争中,英国击败了由迅速削弱的清朝统治的中国。

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各种殖民主义在上海拥有很多“特许权”,尽管谋生机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创造了语言和文化的独特熔炉,但没有一种力量占主导地位。结果形成了宽容和“人人为己”的文化,人们能够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用担心政府的干预。

20世纪初,三所中国最古老的大学在上海成立并非偶然,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都可追溯到那时。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也在那个时候成立于上海,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也在早些时候出现在上海。

我的一个学生曾经与我分享他关于中国第一个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研究,详细说明了早在1862年上海的股票交易如何开始,当时一家轮船公司在报纸上登广告出售其股票。类似的特殊交易最终引发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即1862年成立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我依然记得中国当前的证券交易所在1990重新启动,两家主要交易所位于上海和深圳。我记得我的乐趣在于这些少量的不出名的公司,它们拉开了重启的序幕,尽管过去23年这一数据一直稳步增长,而且上海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之一。

在许多方面,上海东西方不同寻常的融合以及它开放的精神体现在宋嘉树身上。他出生于华南地区,19世纪末在美国接受教育。宋嘉树后来返回上海,并且通过将圣经卖给中国人挣了一大笔钱。许多人也许对宋嘉树本人不熟悉,但是所有人都将知道,他是中国那时最具影响力的三名女性的父亲,即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但是上海不仅仅是适合企业成长的开放之地,也是患难时无处可逃的难民的避难天堂。其中在上海寻求庇护的两个最著名的群体是白俄罗斯人和欧洲犹太人,前者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达到上海,后者在二战期间逃离纳粹。作为一名犹太人,我总能对我现在居住的城市感觉到某种依恋和归属,战争期间,上海是全球唯一愿意自由接纳绝望地离开欧洲的犹太人的地方。

商人和难民融合,并与一群涌入该城市的更加聪明的中国人生活在一起。尽管清朝和后来的中华民国领导人在北京和南京讨论如何融合中西方思想,同样热烈的讨论也发生在上海,基于更多普通民众的层次。共产党1921年在上海成立,并且前四次正式的共产党代表大会有三次在上海举办,这也并非偶然。

在上海讨论意识形态的团体并非只有共产党,上海也是20世纪初许多中国伟大知识分子的家乡。这些人包括鲁迅、丁玲、郭沫若和茅盾等,他们很多人曾经居住在上海,他们许多人的故居就在我住在具有历史意义的虹口区附近。

我今天工作和生活所在的上海迅速重新获得了开放性和“无所不为”的精神,尽管我1987年第一次访问上海时几乎不是这样。我清晰记得当时上海感觉有多么破旧,大多数居民住在几十年前建造的破旧狭小的房屋里。我也记得看到破旧的第一百货时感到的失望,第一百货当时被视为中国最现代的百货商店之一。我在参观著名的但同样破旧的爵士吧时也感到类似的失望,它位于南京路著名的和平饭店附近。

上海直到1990年才开始重新获得它之前的精神,开设第一批现代酒店和成立浦东经济特区。尽管走向重新开放的道路比北京晚了将近十年,但上海迅速缩小差距成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有17万外籍人士将上海视为家乡,远远超过在北京的10万人。上海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多元文化选择和相对干净的空气都是吸引中外人士的主要因素。

我常常这样想,由于新一届市领导鼓励包容和尝试,上海正迅速重新开放,这种开放性在更早时期使得如此特别。在170周年之际,这的确是大家都应该庆祝的,与过去一样,这会作为将来的重大里程碑。

(Visited 16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