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摘: 2012年5月3日

以下是5月3日关于中国公司的新闻稿件和媒体报道。查看全文,请点击标题旁边的链接。

淡马锡出售中行(HKEx: 3988)和建行(HKEx: 939)股份筹资至多24亿美元  (英文报道

◙ 据报道弘毅投资或将尔必达广岛工厂售予中芯国际(HKEx: 981)  (英文报道

人民网(Shanghai: 603000)上市两日涨幅逾90%,市值达106亿元  (中文报道

沃尔玛(NYSE: WMT)称猪肉丑闻最后两名被捕员工被释放  (英文报道

华为15亿美元在匈牙利建欧洲物流中心  (中文报道

◙ 第一季度收益报告最新整理表  (收益表

豪华车市场步入过热

中国豪华车领域显示出过热的所有迹象,国内和国外汽车制造商花费数千万美元投资于巨大的消费市场,消费市场的过快增长会导致其在很多方面产生泡沫。随着一年一度的北京车展这周开幕,有消息称尼桑(Tokyo: 7201)计划在华生产英菲尼迪,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寻求挖掘对豪华车品牌的强劲需求。(英文报道)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NYSE: GM)刚宣布类似计划称欲在华生产其豪华车品牌凯迪拉克之后仅仅一周尼桑就宣布了它的这一计划。(上一篇)即使国内汽车品牌也都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像吉利(HKEx: 175)和奇瑞的最新举动表明其想要进入这一领域。很容易看出为什么所有豪华车品牌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因为中国越来越多富有的消费者乐意支付大量金钱来炫耀他们的财富地位。经历政府激励下两年的惊人增长之后,由于全球经济疲弱以及中国政府的降温措施导致国家经济放缓,中国整个汽车市场去年仅减少2.5%。尽管放缓,但豪华车销售量持续繁荣,去年实现两位数的稳定增长。这种增长速度已经持续到2012年第一季度,即使同期整个市场只有3.4%的增长。行业领袖奥迪(Frankfurt: VOWG)第一季度销售量猛增40%,其竞争对手第二大汽车公司宝马(Frankfurt: BMW)也获得28%的健康增长率。同时凯迪拉克和英菲尼迪准备开始在华生产,现有的豪华车生产商也都大量投资扩张。目前奥迪计划将年产量从现在的30万量加倍到70万量,宝马也开始类似计划欲支出10亿欧元。这些增加了中国产能过剩的压力,之前中国政府倾向于保护国内行业,干预似乎开始过热的市场。中国政府今年年初发布了批准政府部门采购车型的初步名单,对于重视地位的官员而言,政府部门是这类车的大买家,这表明政府对于豪华车的意图。(上一篇)让许多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一名单排除了所有外国品牌,现在政府机构每年购车花销130亿美元,可见这是一个巨大的排除。这个规定是为了帮助国内汽车制造商,也传递出清晰的信号中国政府想取缔政府机构的豪华汽车购买,为了寻求处理公众对政府腐败和开支浪费的认知。每个迹象都表明需求量无法跟上豪华车市场当前高速扩张的产量,天然制约和这种政府干预都是原因。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大型汽车制造商将很快发现他们已经花了数亿美元建造巨大的新产能,最终可能要闲置多年,直到最后需求可以跟得上当前的这一波大型投资。

一句话:中国豪华车市场处于过热的过程中,当未来两年市场放缓时这些汽车制造商会出现巨大的产能过剩。

相关文章:

GM Discovers China Luxury Market — Finally 通用汽车在华投产凯迪拉克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China Puts the Brakes on Luxury Cars 中国公务车拟告别豪华车

Luxury Cars Zoom, But Who Profits?

腾讯被诉垄断 下一个是百度吗?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QIHU.N>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腾讯<0700.HK>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索赔1.5 亿元。此案於周三上午开庭。受法律限制,中国法院很少能做出如此大金额的判罚,不过即使法院这麽判,对於市值560亿美元并拥有大量现金的腾讯来说也是九牛一毛。当然,更大的威胁是法院宣布腾讯确实存在垄断行为。我认为奇虎的说法有些道理,因为腾讯目前控制着逾70%的即时通讯市场。我不使用QQ,我的经验是只有微软<MSFT.O>的MSN在中国该领域拥有一些用户,不过那也只是MSN全球服务的翻版,在中国用户中的受欢迎度远不及QQ。法院如果判决腾讯败诉,当然对腾讯不利。奇虎和其他公司明显希望法院判决腾讯不能将其他产品和QQ捆绑,这可能严重影响腾讯在搜索、在线视频和电子商务上的发展。如果法院判腾讯败诉,依照反垄断法,还必须采取行动打破腾讯在即时通讯市场的垄断。分析师指出,诉讼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而百度最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诉目标,因该公司控制着中国逾70%的搜索市场。中国互联网观察者和投资者应该细心观察诉讼的进展,结果可能对腾讯和百度的股价产生很大影响。

一句话:如果法院判决腾讯垄断,可能导致该公司遭遇较大挫折,亦可能为百度吃到类似官司铺平道路。

相关文章:

腾讯搜搜成功关键依赖创新

中国网络搜索战升温

百度业绩持续强劲增长将投资者期望抬升过高

阿里巴巴重金聘请美国前高官 启动形象改善工程

如果打算在纽约上市,或许先要确保自己已从黑名单上被抹去,这似乎是唯一得当的选择,至少阿里巴巴看似有这样的打算。外国媒体报导称,阿里巴巴已在美国重金聘用门德霍尔(James Mendenhall),改善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形象。门德霍尔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当然,这似乎是阿里巴巴花钱让门德霍尔将旗下淘宝网从美国政府开列的知识产权侵权“恶名市场”名单中除名的委婉说法。中国搜索引擎巨头百度<BIDU.O> 去年声称从这一名单上除名,此前多年百度都“榜上有名”,现如今,百度将“除名”一事作为其公关活动中一条重要政策,旨在向世界展示,百度愿意同西方竞争者同台竞技。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没那麽幸运,去年再次被列入“恶名市场”黑名单。门德霍尔的简历表明,他明显拥有帮助阿里巴巴处理该问题的人脉。门德霍尔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目前效力于一家私人律所,此前他曾任职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曾为共和党人麦凯恩在2008年的总统竞选担任顾问。这使他能够接触到一些他需要说服将阿里巴巴从“恶名市场”除名的关键人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负责编写这份名单。当然,聘请知名人物并非总能奏效,至少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正如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碰到的结果。尽管华为过去两年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聘请了一系列人脉广大的政治人物,该公司还是在上述地区屡屡受挫,就在不久前,澳大利亚政府禁止华为参加国家宽带网络的投标。阿里巴巴的最新举动明显是为改善其在西方国家眼中的形象,且似乎也是为阿里巴巴最终能在纽约上市的长远计划服务。短期来看,所有人都会聚焦於今年年底前将出炉的最新“恶名市场”名单,门德霍尔和他的团队势必要承受压力,做到“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一句话:阿里巴巴聘请人脉广大的美国前政府官员游说将淘宝网移出“恶名市场”名单,是为最终在纽约上市作形象改善工程。

相关文章:

2011年:中国版权保护取得突破的一年

阿里巴巴股份回购“马拉松”再现曙光

阿里巴巴试水集团整体上市

报摘: 2012年4月11日

以下是4月11日关于中国公司的新闻稿件和媒体报道。查看全文,请点击标题旁边的链接。

迪斯尼(NYSE: DIS)成立合资企业进行中国动漫创意研发  (美通社

◙ 消息称高朋或将与F团合并  (英文报道

中兴通讯(HKEx: 763)计划向伊朗提供被禁运计算设备  (英文报道

◙ 反病毒软件公司瑞星拟IPO  (英文报道

中芯国际(HKEx: 981)发布2012年第一季度收入和利润结果  (香港交易所公告

中国资源并购潮:酝酿泡沫

中国资源型企业去年期间疯狂地进行全球并购,为生产石油、黄金等商品的资源支付了大量溢价,他们认为收购价格越高,投资获利越大。但是接下来几年如果商品价格跌到低位,那么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最后将会成为废纸——对这些高度周期性的行业而言极有可能,随着中国过热的经济向一个急需纠正的方向发展,这个可能性更大。刚刚消停了一个月,这期间中国资源型企业没有重大收购以及收购计划的消息,但单单上周就有三项这类交易。首先中国顶尖的铝生产商中国铝业(HKEx: 2600)宣布将斥资10亿美元从加拿大上市公司艾芬豪能源(Toronto: IVN)手中收购蒙古煤炭生产企业南戈壁资源有限公司股权,支付了28%的溢价。几天后,国有企业中国石油(HKEx: 857; Shanghai: 601857; NYSE: PTR)宣布其正与荷兰皇家壳牌等几家大型外国石油公司谈判,关于新疆地区页岩油开发的一个大项目。(英文报道)这一公告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商一系列类似的国内国外交易中最新消息,它听从中央政府的号召开发更贵的非传统能源。上周末尾,中国最大的黄金矿产商紫金矿业(Hong Kong: 2899; Shanghai: 601899)宣布将投资2.35亿美元取得诺顿金矿(Sydney: NGF)的控股权,对这家澳大利亚公司股票支付46%的溢价。(英文报道)所有这些公司都急于利用大宗商品的高价,包括石油现在每桶超过100美元,黄金价格不断创新高。但是其他大宗商品,比如铝,已经表现出疲软——见证许多这些商品的高度周期性特征。上周宣布的这3笔试图利用全球高价的交易对其投资者都造成巨大风险。中国铝业为蒙古煤炭不仅支付了高昂溢价,而且这笔交易也将其带入它几乎毫无经验的煤炭和能源领域。紫金矿业也向澳大利亚公司支付了大笔溢价,再次打赌全球金价将持续升高。中国石油为了开发全球页岩油和天然气也承担了高度的风险,因为如果油价回落到历史低水平,其进入这一能源领域高昂的广泛举措可能最终不划算。(上一篇)与当前大宗商品热类似的一个有趣现象可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全球房地产泡沫,当时日本企业资金充裕,并开始全球性收购浪潮。这一举动使得美国等许多市场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到历史高点,因为日本的买家在全球抢购房地产,认为价格只会更高。当然,从那个年代经历过来的人都知道房地产泡沫最终破裂,许多日本企业倒闭,日本各大银行出现大量坏账。当前中国的并购潮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也涉及大公司以高溢价收购资产,并且风险巨大,如果全球商品价格下降这些收购将变得不划算。价格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将保持在当前水平甚至未来几年继续上升,由于来自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会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如果历史具有指示作用,当前的泡沫在未来两到三年可能破裂,和可能导致中国资源型企业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变成无价值的资产。

一句话:如果未来两三年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到历史低水平,中国资源型公司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最终将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相关文章:

◙ 中海油卷入南中国海争端

外资希望搭载中国矿企全球并购的顺风车

过度追求替代性化石燃料或给中国留下大量沉重“鸡肋”

迪士尼与腾讯沟通动漫合作

中国可能终於要向外资开放动漫市场了。有报导称,迪士尼<DIS.N>正在与腾讯<0700.HK>进行沟通,未来会在潜力巨大但未开发的动漫业上进行合作。尽管报导相当含糊,不过此类合作看起来很有意思,特别是在腾讯试图增强其在线视频业务与优酷<YOKU.N>和土豆<TUDO.O>竞争之际。优酷与土豆正推进合并进程。对於迪士尼来说,此类合作将是巨大的突破。几年前,迪士尼经过近10年的谈判,终於签署了兴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协议。迪士尼在中国也有其他一些小的动作,比如迪士尼英语学校和很多特许授权协议。不过迪士尼在中国电影领域未有建树,除了一些进口电影外,未在电视台和电影院大范围亮相。迪士尼如能和腾讯或是任何一家视频企业在动漫上进行联合,这一局面将迅速改观,迪士尼将能够在中国建立动漫工作室,通过迪士尼自有的电视或网络频道发布节目,或向其他频道运营商销售内容。梦工厂<DWA.N>今年早些时候与中国第二大媒体企业–上海东方传媒集团签署协议,创建动漫合资企业,在中国动漫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我当时就曾说过,此举和北京释放的其他一些信号暗示,中国可能准备向西方开放动漫市场。五年前中国也曾试图开放动漫市场,但以失败告终。我猜测迪士尼只有在得到中国政府点头的情况下,才会与腾讯或其他潜在合作方进入谈判,因为媒体领域新的企业需要政府批准。考虑到开放媒体领域的大环境以及梦工厂的协议,我相信迪士尼确实在寻找中国动漫合作方,而在当前的早期阶段,迪士尼除了与腾讯接触外,可能也在与其他企业联系。如果真是这样,估计在不远的将来迪士尼将与中国企业签署协议建立动漫合资企业,时点很可能就在年底前。

一句话:迪士尼与腾讯沟通建立动漫合资企业的报导很可能属实,迪士尼或于年底前在中国成立一家动漫合资企业。

相关文章:

◙ Facebook、梦工厂在华最新动向

迪士尼押注中国名品市场

腾讯若持股优酷 有助进军视频业

报摘: 2012年3月27日

以下是3月27日关于中国公司的新闻稿件和媒体报道。查看全文,请点击标题旁边的链接。

◙ 澳大利亚担心中国网络攻击,禁止华为投标宽带项目  (英文报道

亚信联创(Nasdaq: ASIA)特别委员会将考虑其他私有化建议  (美通社

澳洲航空(Sydney: QAN)和中国东航(HKEx: 670)欲在香港成立廉价航空公司  (英文报道

神州租车加速上市计划:大把花钱飞速扩张,连年亏损  (中文报道

民生银行(HKEx: 1988)欲配售新H股,定价为每股6.79港元  (英文报道

◙ 第四季度收益报告最新整理表  (收益表

东方航空成立廉价航空公司:将面临动荡

我一般不写关于中国航空公司的报道,因为我认为这个行业没有令人振奋的增长新闻;但是作为上海居民,我不得不评论当地的东方航空(HKEx: 670; Shanghai: 600115; NYSE: CEA)新的重大公告,称与澳大利亚航空公司共同设立一家低价航空合资公司。坦率的说,我要提醒投资者即使这次合作最终实现了,也注定要面临动荡。这次合作,利用澳航拥有的低价“捷星”品牌,双方将在中国香港地区共同出资设立一家新的航空公司。(英文报道)合资公司初期将由三架客机运营,预计于2015年增加为18架客机。我不喜欢说我家乡的航空空司不好的话,不过坦白说中国东方航空是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管理最糟糕的,频繁不明原因的延误和不怎么样的服务,我认识的人中一旦可以大家都选择其他航空公司。东航2008年的时候试图改善这种状况,试图将其24%的股份出售给亚洲经营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SIA)。但是这项投资最终遭到来自中国国航(HKEx: 753; Shanghai: 601111)的阻碍,中国国航也是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之一,而且也是东方航空的大股东。坦率的说,我认为中国国际航空故意破坏了这一合作以确保东方航空依然是这个行业的弱者。我也认为允许国航否决这项交易的交叉持股机制对东航未来的发展将是一个主要障碍,下一步很可能会看到国航试图干预与澳航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如果实现任何成功的结果——虽然前景似乎不太好。东航高管称成立低价航空公司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注意到商务舱和头等舱经常有许多空位,对此他们解释说这表明与支付付费服务相比,乘客更愿意省钱。但是如果航空公司不嫌麻烦去调查那些经常坐商务舱和头等舱的乘客的话,东航可能很快会了解到这些乘客不乘坐东航是因为他们不想支付更多只为了得到差劲的服务和频繁的晚点。强大的管理是运营任何一家成功航空公司的关键,对于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公司盈利唯一途径的廉价航空公司,强大的管理更加重要。鉴于东航一直以来管理不善的记录,我严重怀疑它是否有能力有效运营廉价航空公司,而且我猜测即使对成本最为敏感的客户最终也会厌恶东航新成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而做出其他选择。

一句话:东航和澳航新成立的廉价航空公司注定面临重大的运营问题,在最初的5年失败的可能性会超过50%。

相关文章:

海南航空:自由市场是福还是祸?

海航集团:中国下一个大型全球投资者?

喜达屋、希尔顿迎合中国消费者

太阳能关税:美国采取折中路线

经过数月的讨论和悬念,在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有争议的反倾销案中,美国最终做出了决定,找到相对较轻处罚形式的中间立场,表示北京需要减轻其对这个行业不公平的支持。最后,奥巴马政府可能意识到需要采取某种惩罚措施去批评中国对其太阳能行业的强有力支持,尤其在选举年。但同时,他可能也意识到对这个已经处于挣扎中的行业造成打击也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目前全世界都依赖矿物燃料,而太阳能行业是开发其替代品的,是可持续的。据媒体报道,追溯到去年夏天数月的调查之后,奥巴马政府已决定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上限为4.7%这一相对适中的惩罚性关税。(英文报道)我猜测这一相对温和的数据可能是与中国政府幕后谈判的结果,中国政府可能私下同意相应缩减低价银行贷款和出口退税等一些间接补贴,这是抱怨的来源。来自公司的反应至今一直谨慎,但似乎是谨慎乐观,他们认为危机现在已经避免了。行业领军者尚德电力(NYSE: STP)表示对其产品征收2.9%这一相对无危害的关税证明了其声明的正确性,声明称它没有接受中国政府不公正的补贴。(公司公告)尚德也指出它在美国有生产设备,指明一个趋势,许多中国的太阳能板制造商在他们最大的客户西方市场上建立生产基地,表明他们也有助于促进那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另一个太阳能企业英利(NYSE: YGE)反映也同样谨慎,简单地感谢它的客户,并且重申没有不公平的补贴,惩罚性关税对整个行业不利。(公司公告)投资者对这一决定表示欢呼,尚德和英利的股价周二都上涨大约13%。我要强调的是这个决定是只是初步的,但是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话也没有理由改变。也就是说,我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北京首先会采取一些顾全面子的行动来表明它正相应缩减导致这类抱怨的大部分措施,可能包括结束出口退税以及让企业从真正的商业银行而非国有银行那里寻求新的融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一冲突将悄悄消失,让太阳能行业集中精力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

一句话:美国初步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征收反倾销关税似乎很大程度是象征性的,随后中国政府可能会有类似的安抚措施。

相关文章:

光伏投资者重技术但更重产品价格

欧盟或发起反倾销调查 中国光伏业再蒙阴影

英利财报:来自中国政府的营救?

中海油卷入南中国海争端

中海油<0883.HK><CEO.N>将在南中国海进行能源开发,卷入最新一波争议浪潮,凸显中国政府控制的油企巨头所存在的风险,不仅面临油市波动风险,同时还因其所扮演的政策工具角色。中海油、中石化<0386.HK><SNP.N><600028.SS>及中石油<0857.HK><PTR.N><601857.SS>已经习惯听从政府命令,去投资油页岩等高成本的非传统石化燃料。此类投资开发成本较高,本来就含带风险。现在看来这三家企业还成了中国政府南中国海诉求的政策工具。外国媒体报导称,越南外交部已经表示,中海油近期在这些海域的活动侵犯了该国的领土,并已要求中国停止此类活动。从外交角度看,这种举动很可能会导致领土争端升级。站在中海油的角度看,此事也是相当棘手,因为大多数纯商业公司是不会愿意去存在冲突风险的地区开展项目的。如果中海油真去这一区域勘探石油,那麽很可能出现该公司船只和其他勘探设备遭到越南方面攻击的情况,可能导致重大损失,并令领土争端升级。倘若该公司真的发现石油,也可能引发同样严重的问题,由於这一海域发现了新的珍贵资源,自然会导致冲突风险加大。这一争端纯属中越两国间的外交事务, 我并没任何强烈的看法。但中国政府令中海油卷入这一冲突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因这将令中海油股东面临商业公司不愿承担的巨大新风险。不过,上述三家油企的股东应该习惯于承担此类风险,因这些企业常需听从政府命令进行投资。但是,迫使一家公司开发困难重重的新资源是一回事,可要是让一家公司将自己置身很容易引发军事冲突的政治纠纷,那就得另当别论,因为置于危险的不仅仅是财产,还有人身安全。如果政府继续这麽做,投资者最好还是抛售中海油和中石油的股票吧,因为若卷入中国与邻国的领土纠纷,两家公司很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一句话:中国政府在与越南的领土争端中将中海油卷入进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因这会令该公司及其股东面临不必要的风险。

相关文章:

中海油换将李凡荣接棒CEO

过度追求替代性化石燃料或给中国留下大量沉重“鸡肋”

2012: The Year of China Resource M&A? 2012:中国企业的资源并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