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the latest news on U.S.- and Hong Kong-traded Chinese stocks, visit our new Bamboo Works site.
联想集团<0992.HK>总裁兼董事长杨元庆最近曾表示不会寻求任何新的大型并购,但他似乎痴迷于收购国际资产,正如日前消息称他正在和日本电子大厂夏普<6753.T>深入洽商合作机会。我此前曾说过,杨元庆对并购的痴迷会给联想在未来几年带来一些重大挑战,因为该公司眼下仍肩负着整合近期从日本、巴西和德国等不同地区收购资产之后的整合任务。
报导称联想与夏普正在深入磋商收购后者南京LCD电视机组装厂,我还要重申自己的上述看法。作为这项交易的一部分,联想将要在中国市场促销夏普Aquos品牌电视机,最终也有可能将其推广到东南亚等其他市场。这项交易与联想在近两年前的一宗交易相似,当时联想与日本NEC<6701.T>合资。联想以自身股票向NEC支付了所持合资公司的多数股权,而NEC随后出售了大多数股份换取急需的资金。
现在,联想可能还会以类似方式向夏普支付新合资公司的股份,然后将成为南京电视机厂的正式运营管理方。这两宗交易的相似之处在于,日方合作伙伴都是将资产放入合资公司,先脱手这些陷入困境的资产,并在几年之后将股份卖给联想,悄然彻底退出。
以我之见,这次与夏普的合作要略好于当初和NEC的交易,因为夏普的工厂位于中国而非日本。但是这次还没有脱离中国企业在收购国际资产上的老套路,即从国际巨头手中接下问题资产,期望通过运营实现好转。这种策略多数以失败告终,不过也会有一两个成功案例。
在这个案例里,联想可能认为成功的把握较大,这不仅因为工厂在中国,还有就是LCD电视资产与联想最近进军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动向契合。进军互联网电视业务是联想等一些PC厂商都在采取的战略的一部分,当不同厂商的智能手机和电视的区别变得模糊时,他们开始进入这些产品领域,以完善一体化策略。
我并不反对这种策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惠普<HP.N>和戴尔<DELL.O>等PC大厂都决定将重点聚焦在电脑业务上。最重要的是,我认为联想和夏普之间的任何新合资方案都将牵扯联想的精力,后者目前仍在努力整合当初与NEC的合资实体,以及最近从巴西和德国收购的资产。
杨元庆曾经说过,在收购巴西资产之后不再寻求任何重大收购,我认为他应该守信。但是,这次与夏普的合作计划也许太有诱惑力,让他无法拒绝。结果可能是联想很快再度出手,购入未来1-3年或因整合问题令其头痛不已的资产。
一句话:联想寻求和夏普在LCD电视机生产方面合作,在收购国际资产上又向前迈出一步,但是未来1-3年的整合问题很可能给公司增添烦恼。
相关文章:
去年,联想集团<0992.HK>取代惠普<HPQ.N>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联想考虑如何保持住龙头地位。第一步是将个人电脑产品部门一分为二–针对高端市场的Think品牌和针对主流市场的Lenovo品牌。另外,媒体还报导联想计划自行生产全部个人电脑,而不是遵循目前比较常见的代工(OEM)模式。我对联想分拆品牌的举措持谨慎乐观看法,其中原因稍后再说;我对联想自行生产个人电脑的决定很不以为然,我认为这有违科技行业发展趋势,早晚会出事。
报导称,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在新年邮件中宣布,将于4月拆分成Think和Lenovo两大品牌,针对不同的市场。杨元庆在邮件中解释称,此举意在将Think打造成高端品牌,最终与苹果<AAPL.O>等巨头一争高下。我认为此举看起来不错,或能够帮助联想扩大高端电脑市场份额,联想在高端市场一直很弱。2005年,联想收购了IBM<IBM.N>的个人电脑业务,同时获得了Think品牌。分拆计划看似意在将原IBM业务仍作为一个独立部门,面向美国市场。
ThinkPad本就是一个高端电脑品牌,不过被联想收购后品牌形象受到不少拖累。通过给予Think部门更多自主权并针对西方市场,联想显然希望恢复Think的高端形象。只有时间能够证明该策略是否会成功,不过我认为成功的几率大于50%,未来五年内Think电脑有望重新成为高端品牌。
有传言称,联想计划自行生产全部的个人电脑,取消代工。我对此并不感到奇怪,因为2011年联想与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代工厂商之一台湾仁宝电脑组建个人电脑合资企业让我很迷茫。报导称,位于合肥的合资企业投产,联想计划未来三到五年里自行生产大部分或全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一体机。尽管仁宝电脑的个人电脑生产经验对联想选择该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有好处,我仍然不理解联想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家合资企业。
过去20年,代工成为主流,因为联想和惠普等企业能够借此拥有更大的生产弹性,并大幅降低成本。我认为联想此举看起来是一种倒退,未来将给联想惹麻烦。
一句话:联想分拆计划令Think品牌看似进军高端市场的明智之举,但是自行生产大部分个人电脑的决定却是一种倒退。
相关文章:
成本相对较低,加上身处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这令中国主要科技企业经常成为外国同行颇具魅力的商业合作夥伴。但对类似新合作的美好憧憬经常以失望收场,最终让我们看到他们漫长的分手之路,比如像联想<0992.HK>与日本NEC<6701.T>,以及台积电<2330.TW>和中芯国际<SMI.N><0981.HK>的合作。这两项合作交易中的外方企业已开始转让所持中方合作夥伴的战略性股权,预示他们的合作最终或以彻底分手结束。
我们先来看看联想与NEC。这两家公司去年7月宣布,计划将他们的日本资产整合成一家合资公司,并交由联想运营。但仅时隔一年,联想就表示同意让NEC在两年股票锁定期到期前,转让按合资交易持有的2.81亿股联想股份。还有媒体报导称,NEC将通过立即出售这些股份筹集约2.35亿美元。NEC正在以每股6.30-6.50港元出售这些股份,这较去年双方签署合资协议时的交易价溢价40%。
从投资者角度看,这样的股份转让亦令人感兴趣,因此举意味着双方合资公司的估价约为5亿美元,这对联想未来收购NEC所持合资公司49%股权,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我上周曾说过,联想与NEC未来3-4年内会最终会分手,但形势最新发展显示,随着NEC寻求退出电脑业务,这一天可能会来的更早。
我们再来看看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前者披露後者已开始转让所持中芯国际股份。根据提交给香港联交所的公告,台积电近期将所持中芯国际股份从8.22%减持至7.63%。长期关注这两家公司的人士应该记得,双方2009年就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专利侵权达成和解,台积电按协议同意持有後者最多10%股权。我认为,台积电出售中芯国际股份,只是两家公司最终彻底分手的前奏,前者将会转让所持的全部股份。这与联想与NEC的情况如出一辙。
曾对上述两宗合资交易寄予厚望的投资者,似乎也嗅到了他们将要分手的气息,这从联想和中芯国际H股周三开盘便下跌约7%便可见一斑。虽然这样的分手令人略感失望,但我觉得也并非完全出乎意料。NEC也许从未想过要与联想终身厮守,而是将与後者的合作看成退出低利润个人电脑业务的方式之一。类似的是,台积电可能也没有对与中芯国际的合作寄予厚望,只不过是按照当年的和解协议行事罢了。最後要说的是,此类分手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实情况,即中国科技企业大多擅长低成本制造业务,但对外国同业来说,却非理想的商业合作夥伴。
一句话:NEC和台积电分别出售中资合作夥伴联想及中芯国际的股份,是他们最终与後两家公司分手的第一步,这部分归因于外方企业都对各自中国合作夥伴感到失望。
相关文章:
在联想<0992.HK>和NEC<6701.T>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一年後,它们发布了一些数据,试图让外界相信它们的联姻是正确的,而合资企业也将主导难啃的日本市场。需要承认的是,我对这两家公司的联姻不再像双方当初宣布时那麽的疑虑,因为它们似乎采取了相对谨慎的策略。不过,我仍觉得它们合资公司成功的机率不高,可能为40%左右,稍高於之前预估的35%左右。
我们先来看看来自联想的最新消息。该公司称,其目前控制了约25%的日本PC市场,稍高於一年前与NEC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时两家公司总共23.6%的份额。联想还表示,通过在日本市场推出联想品牌电脑、同时保留NEC高端品牌的混合战略,计划未来三年将其在日本的市占率提升至30%。
该策略与联想2005年收购IBM<IBM.N>的PC资产时稍有不同。按照收购协议,联想对IBM品牌的使用期限只有五年,而与NEC的交易则不同,联想并非进行直接收购,而是与NEC成了长期合资企业的合作夥伴。
但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会发现NEC选联想作为合作夥伴的真正理由其实很简单,即它知道PC业务不仅难于经营,而且利润率很低。过去五年,NEC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快速缩水,在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市场几乎无法立足。鉴於此,我觉得NEC决定与联想组建合资公司,只是其最终从PC市场完全退出的长期计划的一部分,这与IBM的做法颇为相似。
如果真是如此,那麽接下来的问题则是,NEC具体会在何时出手所持合资公司的股权?出售股权後该公司还会允许联想继续使用其品牌多久?我觉得,随着消费者开始注意到该公司新管理层削减成本等措施,在今後两至三年内,NEC品牌电脑的高端形象在日本会逐渐失色。面对这种情况,NEC会对整体形象受损变得更为警觉,从而决定退出合资公司。
我预计两家公司在今後三至四年内会真正分手,而合资公司最终也会失去使用NEC品牌的权利。由於双方将以渐进方式分手,这将远优於联想与IBM的交易,後者是一次性出售,并不涉及合作关系。不过,我认为等待双方合资公司的将是一段动荡期,而且怀疑能否实现30%的销售目标。但该公司的市占率将会有所上升,可能升至27%,此後随着NEC品牌形象减弱,合资公司的销售也将开始下降。
最後要说的是,联想可能最终占有日本PC市场20%左右的份额,这对於一家外国公司而言还算不错,但和30%市占率的目标相比还是令人失望。
一句话:联想在日本PC市场的市占率可能在27%左右触顶,之後随着其与NEC合资公司遭遇困境,二者的联姻可能破产,联想市占率也将逐渐下降。
相关文章:
日本外相昨天对中国开始正式访问,所以我想以中国公司在日本市场发生的两件事作为本周的开始,其中包括中国PC巨头联想<0992.HK>的一家姐妹企业进军日本芯片业,以及电子商务巨擎阿里巴巴在日本的匆忙撤退。让我们先从更有趣的事说起,据日本媒体报导,弘毅投资(Hony Capital)和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TPG Capital拟联手竞购已破产的日本芯片厂商尔必达<6665.T>。此前,韩国海力士半导体(Hynix Semiconductor)<000660.KS>和美国美光科技<MU.O>已宣布竞购尔必达。弘毅投资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从事股权投资及管理业务的专业公司。尔必达约占全球DRAM芯片市场份额的12%。坦白地说,海力士和美光科技似乎是更好的竞购者,因两者都是可能将尔必达融入其芯片业自身运营的有力竞争者。在最近五六年中,芯片业一直亟需整合。而弘毅和TPG Capital的组合确实包含了一个有趣的因素,即联想的参与。联想本身多年来一直试图打入日本市场,此前,联想於2005年收购IBM的PC资产,其中就包括在日本的销售和分销网络。就在不久前,联想与日本NEC合并了个人电脑业务,并考虑在日本成立一个制造业基地。若成功收购尔必达,这可能在理论上为联想在日本的业务提供强有力的DRAM芯片供应。有鉴於联想在运营DRAM业务上鲜有经验,因此我依然对此次收购持谨慎态度,且对於联想把日本PC业务与尔必达亏损的芯片业务合并一事,由此带来的好处也不得而知。另一件与日本有关的新闻是,由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和日本雅虎共同打造的淘宝日货渠道“淘日本”于日前宣告关闭。阿里巴巴在若干年前进入日本市场时相对低调,寻求利用它与日本软银公司<9984.T>的关系打开日本市场。很明显,日本市场并未如阿里巴巴希望的那样容易攻破,有媒体甚至报导,“淘日本”的销量低於公司销售目标。我对“淘日本”的关闭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所有类型的中国企业都曾在日本市场遭遇困境。日本一向以外资公司难以融入而着称。另外一家试图打开日本市场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是百度<BIDU.O>。百度过去三年向日本一家搜索门户网站投资数百万美元,但鲜有成果。淘宝在日本市场的撤离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我对百度在未来12个月出现类似撤离行动也完全不会感到意外。
一句话:弘毅投资对日本芯片商尔必达的竞购很可能会失败,而百度可能会在未来12个月步阿里巴巴的脚步而撤离。
相关文章:
◙ 联想向日本转移制造业务为明智公关手段
◙ NEC计划重回中国手机市场 或与联想联姻
◙ 百度试水巴西
中国电脑巨头联想<0992.HK>与日本电子巨头NEC<6701.T>之间与日俱增的恋情似乎又出现新苗头。这两家公司若是真的联姻,将会在消费电子领域开创类似中日企业结盟的样板。媒体报导称,六年前高调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NEC宣布将卷土重来,计划推出一款智能手机和两款平板电脑。此举让人想起该公司2006年退出中国市场的情景,其当时退出这一全球最大手机市场的理由是管理不善。当然,真正的问题是该公司的手机实际上在中国市场近乎销声匿迹。当时受到如此遭遇的不仅是NEC,而当时其他日本品牌手机和电脑在全球各地也得不到青睐,在高度保护的本土市场则另当别论。那麽,NEC此次重回中国市场又会有什麽不同呢?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同时竞争相当激烈,加上中国消费者格外注重产品价格,而NEC在中国市场鲜有、甚至毫无品牌知名度可言。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联想。 两家公司去年达成一项令人玩味的协议,联想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实则接管了NEC的电脑业务。联想随後还称,可能将部分电脑生产转移到日本,此举似乎是想舒缓後者日本客户的担忧。要是将所有生产业务转移到中国,这些客户无疑很担心产品品质下降。此类联姻看起来令人很感兴趣,因其很可能帮助联想快速打入利润不俗的日本市场。对於外国品牌而言,日本市场一直以来是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这部分归因于该国消费者偏爱质量较高的本国品牌。此项交易还能让联想在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市场利用其庞大的销售渠道,向日本以外市场推出一个新的高档品牌NEC。联想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电脑制造商。最新关於NEC决定重回中国手机市场的报导语焉不详,但我认为联想作为中国电脑巨头,无疑是幕後强大的合作夥伴,联想可向NEC提供遍布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不过,联想在中国虽然是高品质电脑的代名词,但其手机产品口碑却一般,想在国内市场确立地位困难重重,不仅面临 HTC<2498.TW>和苹果<AAPL.O>的咄咄攻势,还要应付後起之秀华为和中兴<0763.HK><000063.SS>的竞争。如果联想真的参与,NEC重回中国市场会为联想提供一个与联想手机没有任何关联的高档品牌NEC,从而为两家公司最终组建与电脑业务联姻类似的手机品牌合资公司铺平道路。事实上,中国另一家低价手机品牌TCL<000100.SZ><2618.HK>也曾进行过类似转型交易,该公司大约在5年前收购了阿尔卡特品牌手机业务,眼下阿尔卡特品牌手机销售在TCL中国以外的市场销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那麽,联想与NEC的恋情最终会如何呢?如果两家公司的电脑业务合作在日本取得成功,NEC重回中国手机市场也能传来捷报,我预测联想未来两三年可能会直接收购NEC的电脑和手机业务。这样的交易将为中国电子企业和日本同业今後结盟设定模板。届时,中国企业将借助此类交易,消除其生产廉价、低端产品制造商的形象;日本公司也能通过这样的交易,改善每况愈下的电子产品业务。
一句话:NEC重回中国手机市场,似乎是其与联想恋情与日俱增的最新进展,这最终或令两家公司走入长相厮守的婚姻殿堂。
相关文章:
◙ 联想向日本转移制造业务为明智公关手段
◙ 联想并购後的蜜月期何时结束?
◙ 联想与NEC结盟注定失败
联想集团<0992.HK>公布的第三财季财报显示增长强劲,并购的好处首次在营收中体现出来。我的担心是,联想可能处於蜜月期,受益於去年的两宗大型并购带来的营收和获利增长,但不久的将来这两宗并购可能会开始制造麻烦。去年联想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并购了日本NEC<6701.T> 的笔记本电脑业务,并收购德国Medion。至少表面看来业绩非常强劲。联想第三财季营收增长44%至83.7亿美元,净利润增长54%至1.53亿美元。不过投资者似乎并不为之所动,业绩公布後联想港股价格仅小幅走高。投资者兴趣不大的原因是,联想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业务上并不激进,如果联想希望未来保持领军地位,就需要开拓这两个增长强劲的领域。不过上个月联想的确做出有意思的举动,该公司宣布将成为首批支持英特尔<INTC.O>新开发的智能手机芯片的厂商。但使用该芯片的新产品至少得几个月才能问世,在成熟前肯定得面临很多小问题,能否成功还不得而知。同时,联想还面临一些潜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为该公司带来真正的麻烦。联想竞争对手宏基<2353.TW>日前起诉近期由宏基跳槽至联想的高管兰奇(Gianfranco Lanci),目前兰奇领导联想欧洲业务。我更为担忧的是去年的两宗并购可能带来的麻烦。联想去年称,考虑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日本,此举明显意在缓解NEC的日本客户对并购後产品质量下降的担忧。联想可能也不得不在收购Medion後保留德国的部分生产线。这两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对经验丰富的公司来说也很棘手,联想可能很快会发现,其面临的挑战比之前预想的要大。总的来说,我觉得未来一两个季度联想的业绩可能仍将较为正面,随後新情况将开始起作用,联想进入下一轮危机,时间可能就是年底前。
一句话:联想的第三财季财报显示,该公司仍处在去年两宗并购後的蜜月期,而这两宗交易将在年底前为其带来新的麻烦。
相关文章:
◙ 联想联手英特尔,终於肯冒险
◙ 联想新年新气象:聘用新高管并推互联网电视
◙ 联想向日本转移制造业务为明智公关手段
英特尔<INTC.O>涉足智能手机处理器,联想<0992.HK>决定成为其最早的支持者之一,我不得不为联想叫好,与其说我认为新产品将获得成功,不如说因为此举表明,联想终於开始摆脱“仿效者”形象,采取明智的冒险举措。如果一个公司想成为真正的全球领军企业,就应该这样做,即使这种冒险可能带来重大失败。联想牵手英特尔也不例外。联想本周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电子展(CES)上宣布了上述举措,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联想和摩托罗拉移动<MMI.N>宣布,将最先采用英特尔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研发的最新芯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正侵蚀英特尔传统个人电脑(PC)业务中的市场份额。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现由芯片商 ARM<ARM.L>主导,ARM同高通(Qualcomm)<QCOM.O>和博通(Broadcom)<BRCM.O>等公司合作。英特尔一直未能打入该领域,但意识到眼下必须采取行动,否则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只能眼看其PC芯片业务凋敝。联想已推出智能手机,但并未大获成功,现与英特尔合作,成为其新款芯片客户,看似是明智的冒险举措。联想因此将即刻获得英特尔庞大资源的支持,助其研发新款智能手机,从而在数据处理速度和节能方面,与基於ARM的同类产品区分开来。作为英特尔首批客户,联想还将获得英特尔好感,有助於双方开展更多合作。不利因素是,英特尔在其核心PC处理器外的研发乏善可陈,这次又远远落後于现有产品。总而言之,我认为,两家公司本次举动成功率不到50%,但联想尝试摆脱“仿效者”形象,朝着最终成为新产品研发领军企业迈出一步,我仍要表示祝贺。
一句话:联想与英特尔联手开发智能手机,长期来看有失败可能,但仍反映出,联想希望成为新产品研发的领军企业。
相关文章:
◙ 联想新年新气象:聘用新高管并推互联网电视
◙ 联想向日本转移制造业务为明智公关手段
◙ 柳传志再度卸任联想董事会主席
雄心勃勃的中国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0992.HK>新年伊始便有若干积极举动:聘用了一个优秀新高管领导其欧洲业务,并又推出互联网电视。我们先来看前者。联想集团重组其地区业务,任命宏基前CEO蒋凡可·兰奇(Gianfranco Lanci)主管欧洲区业务。事实上,此事不算大,因联想实际上在去年9月就已聘用兰奇担任顾问,所以,很明显,他们对兰奇加盟後的表现很满意。我是兰奇的“粉丝”,他曾成功看出移动计算领域的重要性,并强调大力发展笔记本电脑,成为若干年前宏基崛起的重要力量。当然,因缺乏侧重点和创新,宏基此後陷入了艰难时期,兰奇也因与其他高管意见不合而在去年离职。至于兰奇能否在联想重现他往日在宏基的辉煌还不清楚,但联想在去年收购德国PC制造商Medion之後,且在努力扩大其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份额之际,很明显需要一名强有力的欧洲领导人。同时,联想还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的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BesTV)合作,推出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根据二者合作协议,联想提供的机顶盒可使百视通用户在其电视上实现上网功能。像宏基一样,联想有时候似乎也会在当前的数码世界中迷失重点,往往会跟风发展智能手机或游戏机等流行产品,而非努力创新以开发新的热门产品领域。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电视的想法看起来让人耳目一新,此举是一个领导者而非跟风者所为。我也很认可联想将SMG作为其合作夥伴,因SMG很明显是中国顶尖媒体集团之一,并可能成为中国新兴数字电视市场的领头羊。也就是说,联想的上述两个新举动,使其2012年有个不错的开头。
一句话:联想任命经验丰富的兰奇担任欧洲业务主管,以及推出互联网电视,似乎都是其迈入新年的积极进展。
相关文章:
◙ 联想向日本转移制造业务为明智公关手段
◙ 柳传志再度卸任联想董事会主席
◙ 联想控股“务农” 瓶装水里淘金